涉密载体管理是数字化RFID+EM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仓储库房和办公区域是资产管理需求最为集中的应用场所。据调研分析,目前全国各大型的企事业单位都有多个相应的资产监管单位,目前已有部门企业已经从纯手工管理方式过渡到了采用条形码识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虽然采用了许多现代化技术,但还是有许多问题困扰着资产管理及工作人员。例如,涉密资产的管控、资产的升级/换新、资产的快速盘点、查找、乱归类的整理等问题还是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阻碍了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如何寻找一种更为先进的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是他们的迫切愿望。
目前含有资料信息的智能设备较多,如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等。均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借出进行手工登录,登记记录缺失,查询、统计困难,资产借用超期、丢失不能被及时发现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工序拆分登记以及版本更替控制方面存在着登记效率低、新版的工序更换遗漏、旧版回收不及时等诸多问题。 如何实现人员借用设备自动将人和物一一对应并记录,监管区域的固定资产如何快速高效盘点并记录。
这些问题给资产管理及有效控制带来极大困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各急切需求。
借用RFID技术实现对区域涉密物资进行唯一标识,通过资产管理平台并结合扫码/刷卡设备实现资产借还操作的自动化管理,同时显示屏幕将借出物品及借用人员信息完整显示并记录,达到物与人的绑定、超期的借出提醒、新旧版技术资产替换操作同步关联以及实时查询技术资产的状态和去向等目标。
EMID集成了RFID及EM(电磁波)双系统于一体,识别管理的同时防盗率高达99.8%。
电磁波系统(EM) 采用电磁波作为检测信号,它同无线电系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问世,已有30多年历史。大量运用于防盗场景,如图书馆、文件保管室、涉密单位等场所。其优点是标签小且形状灵活,容易隐藏,标签价格也便宜,能重复消磁。
数字化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RFID的应用系统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远,精度高,信息收集处理自动快捷及环境适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不仅能取代传统的手工录入方式,大大提升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更由于其先进的自动识别功能,能轻易地实现原先人工难以完成的任务。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原理如图1-1所示:
1)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 标识目标对象;
2) 读写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3) 计算机系统:包括中间件、系统应用软件等。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读写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通常读写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RFID信息处理系统(即后台应用支撑软件)整合由读写器收集到的标签数据。
RFID与条码比较
(1)快速扫描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 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
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 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 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 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 2至 3000字符, 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 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产量会越来越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7)安全性
由于 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EMID涉密资产管理应用优势
电子标签(EMID)具有一个双重角色的作用:一方面是身份识别,用来对物品进行跟踪和清点;另一方面用于物品的安全保护。也就是说,EMID同时具备了身份识别和防盗的功能。EMID的这种特点大大地提高了资产处理能力,通过一个简单的单一操作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资产流通过程。
(1)简化借还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现有的借还流程仍然需要人工介入,条码形式的则需要打开资产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然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仍然较为繁琐,借还效率比较低。同时,条码容易破损,影响借还的效率。
因此,需要引入先进的读写技术以简化的资产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提高信息读写的可靠对,也提高借还资产的速度。
(2)大幅降低资产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资产盘点工作,特别是已归类的盘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管理员盘点资产要凭自身的记忆对资产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却又很难达到目的。引入先进的RFID资产盘点工具和方法,可实现资产盘点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RFID非接触、远距离、快速读取多个标签的特点,使盘点工作简单有效,RFID使从不能盘点到可以盘点、轻松盘点;同样,可以轻松实现顺架等功能;归位时可以根据资产图形化路线(相当于电子地图)指示管理员员按正确位置拜访归档。
(3)改变借出管理和安全防遗漏流程脱节的情况
现阶段依靠人工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借出管理,一方面手工记录较繁琐,另一方面亦存在数据登录错误的情况,且在发现丢失资产的同时无法记录丢失资产的信息或超期借出无法跟踪等,对资产的日常盘点、补缺工作影响极大。
EMID系统对现有的管理模进行改进,借用EMID资产标签和人员卡信息记录每份资产的进出库历史记录,从而可以与借还的历史记录进行匹配,进行资产自动跟踪预警。